南京体育学院:多元融合培养复合应用型体育人才
新时代,guojia大力实施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战略,对体育教育改革提出新要求,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复合应用型体育类人才成为体育院校肩负的重大使命。长期以来,我国体育类人才培养存在学科交叉融合不足、重专才打造轻全面发展等问题。南京体育学院作为全国唯一一所集高等教育、竞技练习和科学研究于一体的体育院校,进入新时代以来,积极响应guojia战略,以破解人才培养问题、培育高质量体育人才为导向,以跨学科交叉、多学科融合为载体,聚焦“宽厚基础、卓越能力、全面素质和健全人格”目标,广泛整合建校66年来集聚的优势资源,探索出一条以体为本、多元融合培养复合应用型体育类人才的新体系,在全国形成新体育教育改革的“南体方案”。
多维度构建新体育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学校坚持“办学办队双轮驱动,服务社会融合发展”理念,整合学校优势资源和学科交叉要素,开展多元融合培养复合型体育类人才的改革探索,全面实现了融合育人、全员育人、协同育人和文化育人的目标。
一是推动学科交叉融合育人,构建“新体育教育”专业知识新体系。整合体育学、医学、文学、工学、艺术学等学科资源,构建以体为本、多学科交叉的育人新体系,建立体教、体训、体医、体产、体旅、体艺“6大融合性”专业群,建成5个guojia一流专业、14个省一流专业。推进专业、课程、教材、师资深度融合,形成横向联合、纵向贯通的“体育+”知识链,例如实施“课堂革命”,编写全国首套体育类融合教材6部,推动优秀教师进练习队、优秀教练员进课堂,打造复合创新型教研团队14个。
二是实施创新驱动全员育人,提出“一专多能”复合型体育人才培养新模式。聚焦学生多元发展目标,推动人才培养由“专才”向“通才”转变,打造全员育人“1+2+X”人才培养模式。1个目标指培养适应人才强国战略、具有南体特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体育人才;2大类型目标聚焦面向人人和培育专长,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和为国争光的精英竞技人才;“X”多重方向目标依托“体育+”交叉学科,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健康指导师、体能练习师、数据分析师、杰出教练员、体产规划师等新型人才,促进不同学生潜质的充分挖掘和人人成才。
三是推动资源共享协同育人,开拓“三位一体”特色化体育人才培养新通道。通过教学、练习、科研“三位一体”育人资源的深层融合,形成相互渗透、优势互补的融合育人体系,例如整合学校11个运动队、科研中央和教学单位,打造协同育人机制,把练习优势转化为学科和科研资源,让科研成果反哺教学和练习,产生“1+1+1>3”的育人效益。构建交融互通“舵盘式”大课程平台,以通识课程为基础、专业课程为骨架、方向课程为特色、实践课程为载体、思政课程为桥梁,实施人才跨学科培养、教师跨学院双聘、交叉学科成果互动和资源集约化共享。
四是开展体育精神文化育人,创设奥运冠军思政浸润新课堂。将学校凝结的奥运冠军、世界冠军精神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度融合,创设奥运冠军大思政课堂。实施奥运冠军“思政浸润计划”,挖掘学校培养的16位奥运冠军、106位世界冠军蕴含的精神文化,将奥运冠军积极向上的思政元素融入课程建设,打造“一课一品”思政示范课。例如通过奥运冠军进课堂、信奉公开课、行走的思政课等,将体育精神融入学生第一课堂和日常生活,形成独特的课程思政育人文化。
立体化探索新体育教育人才培养路径
学校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思想理念、培养模式、改革举措等方面积极探索,全面推动学校教学、练习、科研“三位一体”特色优势与学科交叉融合创新,探索形成体育类人才培养新路径。
一是育人理念创新:确立以体为本、多元融合、全面发展的体育人才培养新理念。聚焦学生全面发展,构建育人新格局,实施育人资源整合和要素重组,形成专业、课程、师资、教材、教学、文化等多元融合育人生态链。例如教材融合方面,在全国率先出版体育与思政、体育与教育、体育与练习、体育与商业、体育与艺术、体育与文化6部融合性讲义;文化融合方面,推动奥运冠军精神向课程思政转化,实现体育精神文化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度融合,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二是改革举措创新:打造适应新时代guojia战略要求的“体育+”学科交叉专业群。对接体育强国、健康中国战略,以跨学科交叉、多学科融合为载体,推动传统体育学科转型升级,促进体育学与医学、文学、工学、艺术学等多学科融合,在全国率先创设“体育+教育、体育+练习、体育+医学、体育+产业、体育+旅游、体育+艺术”6个交叉学科专业,形成融合型专业群,打破学科壁垒,多学科交叉培养新型体育人才,引领体育教育“质量革命”。
三是培养模式创新:构建学生主体、培育特长、通专融合的“1+2+X”育人模式。以学生为中央,设计“1+2+X”全员育人新模式,从注意竞技夺标的专才培养到“一专多能”的通才培育,既打造高水平体育精英人才,实现为国争光的目标,也培养各类融合型创新人才,服务健康中国战略,有效破解体育类人才培养同质化问题。例如打通运动康复与运动练习专业壁垒,重构课程体系,靶向培养社会急需的体能康复师、健康指导师、运动处方师,服务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战略。
四是体制机制创新:形成多维驱动、评建结合、交融互通的协同育人长效机制。创新多元融合育人的驱动机制、保障机制、协同机制、共生气制和评价机制,整合全校“学训研”优势资源,建立全方位、全过程协同育人机制,包括全员课程思政、全员教师培训、全员教案评审、全员教研互动、全员教师评价,实施育人绩效“3+1”督查和动态评估,构建新体育教育分类评价体系,形成自下而上、内外贯通的改革内生动力。
多渠道提高新体育教育人才培养成效
新体育教育人才培养体系解决了我国体育类人才培养存在的共性问题,例如:人才培养目标同质化,学科交叉融合不畅,专业间壁垒森严的问题;人才培养模式重专业发展轻综合素养,重专才打造轻通才培育的问题;人才培养过程条块分割,资源共享不足,教学、练习、科研缺乏贯通问题;体育教育体系高度专业化,课程思政元素缺失,学生人文素质培育不足的问题。
一是取得育人才、夺金牌、出成果的显著效益。为guojia培养100多位奥运冠军、世界冠军以及融合创新型人才1.2万余人。其中,2012—2021年,学生获世界冠军92人次、亚运冠军104人次、全国冠军1326人次;近三届奥运会,学生获6金7银3铜,获各类奖励1650余项,为guojia输送500余位高水平运动员,如东京奥运会,南体学子张雨霏夺2金2银,成为中国代表团获奖牌最多的运动员。学校还培养运动康复师、赛事运营师、健康指导师、体能练习师、数据分析师、体产规划师等复合型人才1.2万余人。
二是全面提高了学生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学生获全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团体一等奖、“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江苏“互联网+”创业大赛一等奖;获省部级竞赛奖3700余项,省优秀毕业论文和创新项目200多项;教师获guojia、省级荣誉10多项,入选省级人才60余人,获省一等功3人、二等功6人,省五一劳动奖章1人,师生满足度和幸福感不断上升。
三是获得高层领导和专家充分肯定。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对南体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南京体育学院是国际闻名的体育院校,是世界体育学院中的佼佼者,为中国体育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学校育人成效得到高层领导和专家充分肯定。
四是形成社会广泛影响力。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被社会主流媒体广泛报道,海内外100余所高校学习交流新型体育人才培养体系,多项成果被教育部、guojia体育总局、江苏省体育局等采纳,被中心电视台、光明日报、新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体育报等报道,刊发40余篇文章推广人才培养经验,社会影响广泛。